在2017年全国两会上,“建设中国硅谷,打造粤港澳科技湾区”的建议成为与会代表与媒体热议的焦点。
腾讯CEO马化腾认为,深圳在珠三角的联动能力很强,很多智能制造企业,研发在深圳,制造在东莞或深圳周边,业态已经非常成熟。宜应发挥深圳“超级联络人”的角色,为科技产业创新牵线搭桥,并发挥强企引领作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国际竞争力。
这一提法,强化了深圳“中国硅谷”的创新实力,又增添了一抹“湾区联动”的亮色。
事实上,以“硅谷”精神自勉的深圳,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深圳经济总量突破1.93万亿元人民币(约2800亿美元),其中,仅研发投入就超过800亿元(约116亿美元),占GDP比重的4.1%。这一比重,几乎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2.1%),而全球范围内研发投入比重超过GDP 4%的国家和地区,也只有以色列和韩国。
三十多年前那个小渔村经过不断迭代淘洗,业已形成了完整的梯次型创新产业集群,拥有超过3万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7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并涌现出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高端制造饮誉全球的跨国企业。他们中,有华为、中兴、比亚迪、大疆这样在公众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的企业,也有海能达这样在专网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全球布局的企业。
或许,在普通公众的认知领域,“海能达”这个名字并不太为人所熟识,1993年诞生的品牌也算不上老字号。但这家年轻的企业,却是全球第二、国内第一的专网通信提供商。
这是一家依靠创新驱动起家的企业,海能达的近8000名员工中,40%为研发技术人员。2016年,公司将销售收入的15%投入研发,目前已在全球建有深圳、德国巴特明德、哈尔滨、南京、鹤壁等五个专网通信研发中心。同时,海能达牵头制定了中国首个专网通信数字集群标准(PDT),并加入了国内外17个标准组织,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是全球极少数能同时提供最领先的 PDT、DMR、TETRA全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的企业。
如果,我们将科研的投入与产出视为创新的表征,那么,极具远见性的战略思维才是海能达“创新驱动”的内核所在。
谋战略:包容共赢
在海能达看来,仅有技术创新还远远不够,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实现战略主导,必须在标准上创造属于自己的话语权。2008年,海能达作为主要牵头单位,联合国内众多专网厂商,共同制定了PDT标准。
PDT标准的一大特色,就是“兼容性”——它基于大区制的数字集群体制,在实现国产加密技术的同时,充分借鉴和吸收了TETRA、P25、DMR等国际主流数字集群标准的优点,并保持了MPT原有的特色及使用习惯。
这一标准,一举解决了困扰已久的、国内多种应急通信网融合通信的问题,实现了中国专网通信系统的国产化、自主化,以及由传统模拟设备向数字集群的平稳过渡与整体升级。在2010年以前,全球四分之三的国家仍未建立国家级大型专网,尤其是发展中及不发达国家几乎一片空白,新兴的经济体急需解决应急中遇到的问题。PDT标准以建网速度快、运维成本低的特色,为中国创造走出国门、通向世界,助力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专网向数字时代进阶,赢得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海能达认为“零和博弈”的战略选择是一种短视行为,从长远来看,包容共享才能共赢,依靠技术提升而非技术封锁,才能促进行业整体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海能达从一开始便把自己研发的比较实用的、先进的技术贡献给了标准组织,在通信产业内进行标准化分享,使大家在技术探索中少走弯路。比如,PDT最初发布的标准里面大概有30至40项功能,而海能达在入网检测后发现,每项标准至少有100多项功能,很多功能是原来的标准没有定义、通过后来的检测标准补充的,包括后续要修订的空口标准等,这些增加的功能绝大多数都是海能达贡献的。
从结果来看,在通信产业内共享技术成果,非但没有阻挡海能达的发展,反而助力海能达在行业中话语权的提升,并推动整个行业不断推陈出新,展开良性竞争。今天,在中国专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PDT标准已经成功输出至全球几十个国家,并建立了基于标准的产业联盟和上下游产业链,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了专网领域的中国影响力。
走出去:角逐高地
众所周知,专网通信在公共安全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由于涉及国家安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壁垒就成为专网企业PK时难以绕过的一条红线。发达国家大都有自己稳定的供应商,美国有摩托罗拉、欧洲有EADS、日本有建伍,中国企业要进入这些高端市场,谈何容易。
海能达的思路是:取法乎上。在技术、标准、管理等多个维度永远多走一步,高出预期。由此,坐稳国内专网市场头把交椅的海能达,于2010年3月正式开启了全球品牌战略。
有分析指出,发达国家市场的客户最看重的往往是企业的标准话语权和行业影响力,其次是企业的品牌、产品、服务,最后才是产品的价格、性价比。海能达正是如此,海能达的全球化道路之初便是要做国际性公司,文化、团队、产品、市场定位从一开始就要对接国际,然后才是出口产品。
2012年,海能达正式收购HMF(原德国罗德施瓦茨PMR公司),打破了中国公司无法大规模进入欧洲安防及公用事业通信市场的局面。同时,接手全球领先的TETRA和 TEDS协议技术供应商、从事无线通信协议开发的FED公司,顺利掌握TETRA核心技术,提升了海能达在系统基础架构技术和终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2015年,海能达HMF取代了之前的服务提供商摩托罗拉,中标荷兰全境公共安全通信网络,进一步确立了海能达在全球高端公共安全市场的重要地位。
中标荷兰全境公共安全通信网络项目
以技术实力做支撑,深度参与标准与规则制定,是海能达创新型“走出去”,角力海外市场的内在含义。依托技术创新,海能达在全球不断拓展客户服务领域,深耕公共安全、公用事业、工商业及交通运输等专网市场,通过定制化的专网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随需而通的极致体验,助力客户目标达成。
今天的海能达,拥有专网通信领域TETRA、DMR、PDT三大主流标准从终端到系统到解决方案,产品遍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设有50多个分支机构。不仅如此,品牌营销的手段也因地制宜。在海外,海能达的渠道商不仅销售产品,也经营品牌形象。他们借助于Facebook、linkedIn等数字化媒体的传播,将海能达在B端的口碑不断扩散到C端,更大范围内为海能达收获着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布局:宽窄融合
从游戏参与到规则制定,从领先国内到布局海外,海能达的创新之路又将迈出一大步——宽窄带融合。
2016年10月,在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上,海能达推出了“引领宽窄带、迈向新融合”理念,这是海能达基于技术创新与客户需求两方面的理解和洞察所得出的结论。尽管语音通话仍是应急指挥中最主要的指挥方式,专网集群差别呼叫、集群呼叫、快速反应、安全性高的特点,也使其在许多特殊领域不可或缺。但是,面对复杂的应急指挥场景,用户对于视频、图像等多媒体数据的需求迅速增长,尤其是公共安全、轨道交通领域,专网宽带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阻挡。
由此,公网设备商、专网设备商都在探索如何推动专网宽带化。目前,以窄带跑语音,LTE宽带跑数据成为行业共识。不过,要跨越两代通信技术的融合,难度远超想象。专网宽带化的标准、频率、整体产业链成熟度、建设资金等一系列问题都是未知,即使是欧美专网行业的“大咖”摩托罗拉,也放弃了自主研发LTE技术,转而依靠公网设备商。而对于国内专网而言,“模转数”的时代尚且没结束,专网宽带化之路还很漫长。预计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专网通信将会处于专网窄带、专网宽带和公网宽带三网并存的状态。
然而,这一块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又需要尽快弥补,因此,海能达提出了以窄带为基础,宽窄带演进的“新融合”方案。“新融合”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硬件终端的融合、通道的融合、中心侧的融合和平台侧的融合。通过这四方面的融合,可以真正实现宽窄带结合,让宽带这样先进的技术与公安业务需求结合在一起。
“新融合”的提法,再次突出了“包容和共享”,这与当初海能达当初制定PDT标准时的思路一脉相承。既能保护用户已有投资,又能确保其关键语音通信业务不受影响,还能快速补充及丰富用户的多媒体业务能力,这是海能达给出的循序渐进向专网宽带化过渡、平滑升级融合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海能达自主研发宽带产品的脚步并未停歇。尽管海能达尚未涉足大数据业务,但作为一家专网通信企业,海能达一方面承担着信息的收集工作,另一方面也承担着信息和指令的传递工作,基于“新融合”理念下的各类产品及解决方案,也是为了服务未来客户需求的融合做准备。
或许,对于海能达而言,上述“三步”只是创新之路的开端。在安全城市、大数据、物联网蓬勃生发的时代,海能达结合行业生态、与专网通信产业链共同探索保障安全、提升效率的“专网+”之旅,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尚待发掘。